就业:结构性矛盾悄然凸显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5-03 浏览 下载WORD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今年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3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任务的34%。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3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任务的27%。就业困难人员(女40岁、男50岁以上)实现就业41万人,完成全年100万目标任务的41%。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09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1%。

    按照专家的预测,2011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将表现为:治理通货膨胀与扩大就业的矛盾会日渐显现;中长期内的人工成本增长成为趋势;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技能型人才受追捧;新生代农民工诉求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置和管理平台的建设将大力推进。

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就业竞争指数显示,延续去年全年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稳定趋缓、就业压力下降的趋势,今年一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处于一种供求匹配比较平衡的稳定状态,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好。

    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可以看出,就业形势持续呈现出明显的缓和趋势,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的负面压力已然过去,在2010年,市场供求状况就已大体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部分企业出现临时性、阶段性用工不足和招工难等现象,但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更高。

    许多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和哈尔滨调查队的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点。同时,市场对高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强劲,这主要体现在重要职位的薪资较高。

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存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我国就业形势平稳,就业规模扩大。今后一段时期,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但进一步扩大就业的希望也很大。来自人社部的信息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3.7亿人左右,劳动力资源将达到峰值。城镇平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大约为2500万人,与“十一五”相比,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而综合考虑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服务业加快发展等有利因素,以及出口趋缓、结构调整产生新的失业等不利因素,即使经过努力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继续保持在900万人以上,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两项加起来大概在1200万左右,供求缺口还是很大。所以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的规模也不小,大约在1亿人左右。这既是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的潜力所在,同时也是一种现实的就业压力。

    从人口预测看,我国人口将从2010年的13.4亿多人增加到2020年的约14亿人,并持续增加到2033年的约15亿人。因此,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我国劳动力总量压力持续加大,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制造业领域,目前吸收就业的能力没有以前那么高,过去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解决就业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不能再完全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因而仍然需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意味着整个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简单劳动的占比越来越低,不利于缓解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这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结构性矛盾正悄然凸显

    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就业总量的压力,也就是制度性失业现象肯定会逐渐势微,而结构性矛盾正在悄然凸显。“十二五”时期,我国面临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在就业领域将伴生大量结构性矛盾。

    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部分行业,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招工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是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岗位缺口比较大的既有技术工,更有一线普通的操作工。

    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业较为集中且主要从事服装、鞋帽等低端产品的出口加工,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冲击;农民工绝大多数没有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一些中小企业的员工因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难以安心工作。有的企业劳动强度大、加班时间长,往往是生产旺季批量招工、淡季迅速裁员,降低了员工归属感,导致用工不稳定。同时,劳动争议进入多发期,突发性和群体性劳资纠纷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大批实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自然要素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陷入经营困境,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量农民工失去就业机会,成为被挤出产业升级进程的对象。此外,大学毕业生也面对着技能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现象,城市就业困难群体受制于自身较低的教育水平,也日益与产业结构变化不相适应。

    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自2004年8月发布新兴职业以来,共计发布了12批122个新兴职业的信息,其中110个新兴职业配合有国家职业标准。但大部分新兴职业仍没有被人才市场接受,缺少就业机会。业内人士分析说,新兴职业缺少就业机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职业设计太过超前,市场需求很少。比如曾经很时尚的公共营养师、糖果工艺师、创业咨询师等新兴职业,至今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实际技能适用范围很小,而诸如企业文化师、客户服务管理师等在企业中根本没有相适应的职位。致使一些参加过所谓的新兴职业培训的求职者多数找不到工作机会。

    正视就业形势中出现的新变化、新矛盾,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就业状况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经济状况。从长远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必然会有利于扩大就业。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优化,有利于增强就业弹性,使同样的经济增速拉动更多的就业;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会创造大量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同样也有利于拉动就业增长,提高就业质量。

下载 就业:结构性矛盾悄然凸显.do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