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向好 结构性矛盾尚存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2-23 浏览 下载WORD
    来自人力资源保障部的消息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为全年目标900万人的13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7万人,为全年目标500万人的109%;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5万人,为全年目标100万人的165%。年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底降低0.2个百分点。截至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
    人保部同时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11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有660万人。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一方面将长期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结构性矛盾。当前部分地区、企业在招工中存在的结构性短缺现象,正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具体表现。

    就业前景好转 不确定因素仍在

    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在低迷两年后,去年的形势成为近3年来最好的一年。相比往年,2010年不少企业的校园招聘时间有所提前。往年很多企业的大学生招聘工作大多安排在每年10月中下旬启动,而2010年9月份,面向2011届高校毕业生的校园见面会及招聘活动就已拉开序幕。不少名企的校招规模创下历年之最。与前年校园招聘相比,名企提供给2011届毕业生的岗位增长3成。2011年研考报名显示出降温的苗头亦与此相关。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农民工就业情况也出现新的变化。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各地扩大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覆盖面,积极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及时制定和发布工资指导线,合理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水平等举措也为农民工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2011年,各级政府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的发展理念,全方位推进就业工作的展开,而且就业工作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都会有所好转,这会为2011年就业形势的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2011年的就业形势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国外不断增设的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内需不足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就业的扩大,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将继续存在等。
    春节过后,东南沿海一带出现“用工荒”,“招工难”成为困扰沿海企业的一大难题,但是缺口为一线操作人员,并不是管理者,而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大多不屑从一线员工做起,由此造成结构性矛盾。与以前最看重的钱、安全、待遇、社保养老等相比,在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中,他们不再单纯追求收入,“求稳”的心态尤为明显,因此许多人不愿去远离家乡的地方就业。
    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企业转变用人观念,更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但改变不会一蹴而就。

    就业形势或可倒逼产业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向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流动,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转移。但由于工业对第三产业的支撑还不强,特别是第二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滞后,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高技术制造业的孕育基础还很薄弱。在企业普遍缺乏创新的背景下,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入以及较低的工资水平,曾一度使东部地区企业主要依靠引进技术、从事产业链低端环节的生产,而缺少产业升级的动力。
    近年来,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迫使企业采取增加工人工资、提高工人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等方法留住劳动者,但情况并未得到改变。这是因为内地城市发展起来了,缺工已经不仅仅是珠三角、长三角,而是全国性的问题,现在连安徽这样以前的劳务输出地也开始出现缺工现象。而更重要的是,缺工是因为供求的不平衡,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但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学历越来越高,首要选择已经不再是生产工。新生代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不仅仅影响着企业的招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在逼迫着企业升级换代。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表示,今年的缺工与前几年所谓“民工荒”时的缺工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时反映缺工的多数是一些制衣厂、电子厂等简单加工型企业,而且企业一招就要数百甚至上千人。今年节后缺工,比较集中在三大行业: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特别是餐饮业的前台和楼面服务员,平均1名求职者有近5个对应岗位可选择。这或许显示出产业结构的变化正在发生。
    从目前情况看,劳动力流向东部的速度可能会减缓,东部将出现低技能工人工资上涨压力,这有可能促使东部主动升级到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这些高端产业需要更多服务业辅助,长期将形成更多对中西部劳动力的需求,东部地区逐渐从制造加工业向服务业为主转变。由于服务业属于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比重上升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
    从劳动力的方面看,熟练工更愿意升级做技工,新生代农民工对收入期望值更高,劳动者对职业规划有了更多理性认识。
    鉴于此,各地应把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就业扶持等政策,扩大至城乡所有需要就业的对象。这包括将农村劳动者纳入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就业政策范围,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从而为产业升级奠定人力资源的基础。
下载 就业形势向好 结构性矛盾尚存.doc

分享到: